跳到主要內容

歐洲光影速寫12 巴塞隆納


朝思暮想的巴塞隆納,是建築師 安東尼 . 高第 揮灑創意的所在,是都市規畫的典範,有畢卡索和米羅居住的街道,有熱情的居民、藝術家和海灘。持續施工中的聖家堂,已經用大殿中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和森林般的結構,感動無數來訪的人們。在米拉之家,看到高第的曲線不會因為住宅和方正的街區而有所妥協,反而創造了需多充滿驚喜的生活空間。



圖中橘色的部分,是巴塞隆納最早開始發展的區域-哥德區,海洋聖母聖殿、巴塞隆納大教堂、加泰隆尼亞音樂宮都位於這個區域。19世紀後,因為人口大量成長,巴塞隆納市政府自1860開始,由城市規劃師塞爾達(Ildefons Cerdà) 在 擴建區 L’Eixample(圖中藍色區塊) 設計方正街區以及對角線大道並提出以八邊形街廓為基礎的城市規劃,以容納更多的居住空間。他在每個社區都規劃了完善的公共設施,教堂、學校、警察局、公園、醫院等等,企圖打破貧富階級,讓每個區域都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然而他的理想並未實踐,許多原本應該是公園的地方,也被蓋起了建築物。而由於每個方形的街區大小、方位皆相同,建築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規範,使得整個擴建區呈現非常「均值」的狀態,造成了那個時代很多建築師的反彈,他們認為這樣的街區規劃,將會使得城市失去「生活的樣貌」。雖然擴建區並未完全依照塞爾達的計畫進行,這個區域仍然發展出了多樣化的生活樣態,成為現代都市規劃上重要的典範。


從土魯斯搭乘SNCF和RENFE聯營的TGV,3個多小時即可抵達巴塞隆納。下了火車,在人潮洶湧的Barcelona Sants車站努力尋找地鐵的方向,同時也擔心背著這麼大的背包,會成為扒手鎖定的目標。經過一番折騰,總算買好車票搭上了地鐵。這次住的Hostel就位於高第的聖家堂附近,搭車到Sagrada Familia,一出站那宏偉的教堂便充滿你的視線。



到附近街角的一家小酒館吃午餐,老闆很熱情的跟我推薦好吃的餐點,我便點了一個蘑菇Tapas還有火腿佐麵包。很有趣的是老闆講到一半忘記蘑菇的英文怎麼說,脫口而出的是法文的Champignon,我沒意會到那是法文就很自然地聽懂!蘑菇很香很入味,火腿有點鹹,但配上麵包、橄欖油和一點點蒜泥,味道很棒。再配上巴塞隆納的Estrella啤酒,尤其適合在炎炎夏日的午餐飯後喝上一杯。


車水馬龍的巴塞隆納街頭


吃飽飯就在Hostel附近逛逛,發現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


左邊是半戶外的市集,右邊則是一間一間的小店。


在大大的金屬屋頂下,小攤位沿著螺旋的路線慢慢往此上爬升。從屋頂的反光,可以看到整個市場的一舉一動,十分有趣。


從上方走廊鳥瞰下面的攤位


他成功的保有市場那種半戶外的氛圍,特別的動線設計也讓遊走的過程很有趣。


下午,來到充滿活力的海邊,從地鐵站到海邊,一路上看到很多辣妹。不過一個人去海灘實在感覺很奇怪,而且會懶得下水,沒有人可以互相照應真的很怕東西被偷。


海邊的公共藝術

第二天的行程圍繞著Montjuïc蒙特惠奇山,就是第一張地圖中的黃色區域。
1929年巴塞隆納世博會的德國館,是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的作品。Mies是另一位現代主義時期的重量級人物,它的名言"Less is more."不但影響了當時的建築界,在其他設計相關領域也有很大的影響。


整座展覽館約 50米長,25 米寬,其中包含了一個主廳以及兩間附屬的房間,還有兩座水池和幾道圍牆。


特別的是這個展覽館除了建築體本身和幾張桌椅之外,並沒有其他陳列品。


Mies的野心是他企圖以建築本身,來詮釋當時德國在藝術和設計方面的精神。


你在看我嗎?


它利用純粹的石壁將空間做分割,打破傳統封閉的箱式空間形式,模糊了室內和室外的界線,使空間自由流動。單純的線和面所組成的建築量體,反而讓材料和光影豐富的質感變化更加突出。


繼續往山上走,來自各地的遊客在噴水池前拍照。


加泰隆尼亞博物館,位在Montjuïc的半山腰上。最近逛博物館,往往對他的展品興趣缺缺,只是想看看裡面的空間,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好事?


高第設計的傢俱。


中午吃了一個隨便的三明治配可樂,竟然要9.3歐,太坑了。


下午去看同樣在Montjuïc的米羅美術館,他的風格真的很有個性。


一進去看到的自畫像就讓人印象深刻,在繁複的線稿底圖上大筆一揮,黑色紅色黃色的超粗線條構成了另一個圖層,彷彿在幫less is more代言。


美術館由加泰隆尼亞當地的建築師Josep Lluis Sert所設計,建築的風格隱約帶著一點美國建築師路康(Louis Kahn)的Kimbell Museum的味道。


可惜原本用來採光的高窗不知道為什麼全部被封起來了


位在巴塞隆納制高點的montjuic城堡,很像放大版的打狗領事館。


其中一邊可以看巴塞隆納港口的大船和遠方的機場,另一邊可以看到整個市區,只可惜今天空氣有點霧,太陽的角度也還不太好。


碉堡內的大廣場


拱廊與遊客


搭纜車下山,從高處鳥瞰巴塞隆納的景色,沒想到單程竟然要8.2歐元,不過為了雙腿的健康著想,還是乖乖買單。遠方的工地是施工中的聖家堂。


下山之後,眼看時間還早,決定把握時間去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MACBA),朝聖由美國白派建築師Richard Meier所設計的純白藝術殿堂。原本想說隨意看看就好,沒想到竟然有個很特別的鑑定建築學展覽。展覽是透過各種照片影片聲音還有目擊者的記憶,來還原被攻擊的建築現場,目的是為受到戰火波及的平民提出控訴。展出了很多活生生血淋淋的案子,看完十分沉重。


行走在Z字型的坡道上,同時可以看見廣場上各式各樣的活動正在發生。


藝術與滑板比鄰而居


柱梁、斜坡、與窗光

第三天一早搭了一個小時的火車還有十分鐘的超陡超大跨距的纜車,上到了蒙特塞拉特山(Montserrat)。

一層薄霧籠罩著,增添幾分神秘的色彩。Montserrat在加泰隆尼亞文是「鋸齒山」的意思,這裡的山是以前河流堆積在海中的石塊,形成沉積岩之後,又被抬升出海面,因此長得很奇形怪狀。


進入教堂前的中庭,地磚上的圖樣很特別。


教堂的氛圍很神聖,看到摸聖母的隊伍排很長,決定果斷放棄,直接進教堂參觀。教堂裡正好有合唱團在彩排,就坐著聽了好一陣子。


祭壇的後方,就是黑面聖母的神像


遠遠的看到人一個接著一個從神龕中間有過,從人的空隙中看到了小小的黑面聖母像本人。


主殿旁的小禱告室,聖像的呈現手法十分的前衛


山上有許多步道可以走,卻在接近中午的時候起了濃霧。


山壁上中世紀修士居住的遺跡


行走在濃霧之中,狹窄的小徑和陡峭的山壁令人膽戰心驚。


突然之間,雲霧散去,陽光照耀著山頭。


聳立在在凸出的山岬上的十字架


在步道上回望Montserrat和修道院

第四天早上在老城區逛逛,先去了海洋聖母教堂,由巴塞隆納居民集資興建,是巴塞隆納最老的哥德式教堂。


1383年完工之後,成為一座保護當地漁民的教堂,就像臺灣的媽祖廟。

繼續向前走,經過一個改建過的市場,裡面攤位的東西看起來很新鮮很好吃,鋼木混構的屋頂棚架看起來也很棒。


這大概是我一生中見過最浮誇的市場屋頂

哥德區散步,隨拍



由於下午3點才要去米拉之家,所以就先去加泰隆尼亞音樂廳宮晃晃。


一個不小心就晃進去參加了tour guide,還聽到了一小段自動演奏的管風琴表演,是巴哈的觸技與賦格,不過聽起來有點怪就是了(很機械感,沒有靈魂)。


精美的屋頂彩繪玻璃,白天時讓音樂廳充滿夢幻的光線。


晚上聽了一場可能是在歐洲最失望的音樂會,樂團水準還可以,但威爾第的安魂曲真的不是我的菜。最誇張的應該是出入口的管理,樂曲進行中還是不斷有觀眾進進出出,發出各式各樣的噪音,十分惱人。

看完巴塞隆納的各種面貌,是否覺得還少了一點什麼?下午三點的米拉之家呢?

由於高第的建築實在太有魅力,就留到下一篇再完整介紹。待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光影速寫01 布拉格

2017年6月從大學畢業後,便踏上規劃已久的歐洲行,用40天走訪6個國家16座城市。在建築系職業病的驅使下,我們也親身體驗了許多建築大師的作品,並且用相機記錄下了精彩多變的建築空間以及光影。

歐洲光影速寫10 拉圖雷特修道院

位於法國里昂附近鄉間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是現代主義建築師科比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重要性與前面介紹過的 廊香教堂 ,以及位於南法的馬賽公寓並列。很有趣的是,科比意本人是一位無神論者,然而他卻完成了現代建築史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築。從在國外實習的同學那邊得知,可以透過網路預約到拉圖雷特修道院住一晚。於是確定好行程之後,便寫了一封email過去,說明想要住宿的日期,不久之後便收到他們的回信,告知我可以去住一晚。